“大江大河大征途”手记:长江在丽江拐了个90度大弯

(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任万里 摄)

“当年红军长征就从前方不远处,连夜抢渡金沙江”,石鼓镇文化站干事和福天的普通话带着浓厚的纳西乡音,他对记者说:“大自然实在太神奇了,长江如果不在这里拐个90度大弯,就流到外国去啰……”

浩浩长江从青海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冰川启程,劈开崇山峻岭,来到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行程已不下两千公里。在这里,自北向南奔涌的江水,猛地绕山旋转一个大弯,掉头向东流去。它冲过虎跳峡,跳出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重围,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自北向南奔涌的长江水,在此猛地绕山旋转了一个大弯,掉头向东流去。 任万里 摄)

长江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又被称为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的金沙江长615公里,占万里长江的1/10。这里,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的重要战场。

近日,“大江大河大征途”长江行考察团记者从香格里拉前往丽江,行至距离丽江50余公里处,车队在陡峭的山路边停了下来,路旁有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上书“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

纪念馆规模不大,但依山而建,地势险峻。悬崖边矗立着红军渡江纪念碑,建于1977年。馆内的陈列介绍了贺龙等率领的红军长征经过丽江,胜利抢渡金沙江的光辉历史。据悉,1935年,28名当地船工利用7艘木船和几十只木筏,在石鼓镇附近的木瓜寨、木取独等5个主要渡口,夜以继日轮流摆渡。仅用4天3夜,就把1.8万余名红军安全送达金沙江东岸。红军在此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掉头北上,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农民记者”的石鼓镇文化干事和福天接受采访。柯立 摄)

站在纪念馆凭栏远望,江山如画,“万里长江第一湾”宏阔壮丽的美景尽收眼底。沿着馆外狭窄的青石台阶一路下山,穿过石鼓镇的人间烟火,一座白石牌楼映入眼帘,石鼓镇的渡口到了。从牌楼渡口走到江边还有数百米路程,沿途只见垂柳依依,绿荫如云,阳光下与淡金色的江面、白色的沙洲交相辉映。

石鼓镇文化干事和福天,常年骑着摩托车、背着相机,奔波在江岸崎岖山路上,拍摄大美金沙江,以及长江上游的生态修复,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为“农民记者”。他告诉记者:“过去遇到江水上涨,就会淹没江边的农田,为了防风挡水,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爷爷那辈人就开始在江边种树,这片柳树林子是我们几代纳西人努力的成果。”

(红军长征纪念碑正对万里长江第一湾。 柯立 摄)

沿江岸信步缓行,看见一块石头上刻着“长江行·记者林”几个大字,原来是前几年中央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百余名记者从此出发,沿长江采访报道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的发展变化。作为活动起点,记者们启程时,在此植树造林。

和福天介绍,到江边种柳,爱护金沙江防护林,已成为丽江地区纳西人的共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以前金沙江风沙大,赶上扬沙天气就昏天黑地;如今有柳林的地方,风沙就消停了,整个玉龙县的金沙江边种了几百万棵柳树。延绵百里的柳林环绕“万里长江第一湾”,既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又保护了农田耕地,更保护了长江上游的生态。

(美丽的石鼓镇。任万里 摄)

“万里长江第一湾”旁的柳林,是丽江市近年来努力打造的金沙江绿色生态林的一个缩影。连日来在丽江境内,“大江大河大征途”长江行考察团记者还走访了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泸沽湖等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感受到丽江市共抓“长江大保护”,打好绿色牌”的决心与行动。

据介绍,丽江市正坚决扛起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扎实做好金沙江流域水生态修复,以“金沙江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为载体,发挥绿色能源资源优势,推动全产业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化为生动实践。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