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纳西童谣(心中的日月)

“阿德波,小德波,德波丽江人。丽江坝里建新城,新城城尾种荚豆。荚豆架下燕筑巢,顽皮的小孩来掏燕儿。小脚媳妇打粑粑,一个六元卖给我?哦,真好吃,真好吃!”

童谣“阿德波建新城”在丽江纳西族地区已经传唱了600多年。歌谣寥寥数句,却可以捕捉到些许过往历史的痕迹。八、九岁的孩子们现在已经会唱二十多首纳西童谣了,正是眼前的和冬梅老师一首一首教授的。

从2003年到现在,在白龙潭小学,每个班每周都有一节母语课,从来没有间断过。

学校老师和冬梅发现传统的纳西童谣在当代依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依然有着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她想进一步将童谣与母语教学结合起来。

散落在民间的纳西童谣,亟待搜集整理。于是,从2000年起,和冬梅踏上了搜寻童谣的艰辛征程,之后其他老师也陆续参与其中,在纳西族许多的村寨留下了她们的足迹。

濒临失传的纳西童谣,就这样被一首一首抢救回来,如今已收集整理近五百首,不同地域纳西族的传统童谣已编辑成册。现在,纳西童谣大多通过学校教育进行传承,而在以前普遍是以血脉、社区相传的方式传承。

纳西族童谣是纳西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想象飞扬,包括有游戏歌、手指歌、问答歌等十大类。在琅琅上口的曲调中,表达了纳西人的生活原貌、伦理道德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诸多认识,渗透着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战,对于和冬梅而言已是常态。从田野调查到伏案疾书,从教学设计到编排教案,20多年的时光悄然走过,鬓华虽改心无改,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始终如初。

在和冬梅看来,“童谣里有我们祖先的声音,有民族的记忆,它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过程中心里最美的那一轮日月,它陪伴了我们最童真的成长时光,那么我们的努力,也就是想让这束美丽的光照到更多孩子成长的路上。”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海莱阿芝 整理

来源:丽江市文化馆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