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年震》《一碗豆花结情缘 》...红军长征过丽江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过丽江,播下革命火种,是红军长征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篇章。近日,在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石鼓亭展区)展出的《金沙江畔话红军》——红军长征过丽江故事展,以40幅图文并茂的绘画作品,讲述了一段段动人的军民鱼水情故事。

1936年4月24日至28日,为实现北上抗日战略转移,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1.8万人途经丽江。在丽期间,他们严惩恶霸乡绅,开仓救济民众,广泛传播革命思想。最终在丽江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在石鼓镇5个主要渡口,通过28个船工,7只木船,30多只木筏,经过4天3夜紧张摆渡,1.8万人全部成功渡江,将追敌远远甩在了金沙江对岸,顺利实现北上抗日战略转移,唱响了军民团结渡大江的胜利凯歌。这次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也在丽江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藏的红色记忆。

此次故事展上,绘画作品《向导年震》,讲述了石鼓下海螺村的年震,像往常一样从江边打渔回家。当他回到家中,只见门口架着机枪,家里住满红军。红军对他很热情,并请他带路到街上的地主家里找粮食;当红军要离开时,再次请他带路,并给了他一件马褂,一杆长枪;当走到离石鼓不远处的石门关时,在聊天中红军得知年震家里只有一个70多岁的老母亲,便想到如果他跟着红军走了,他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会饿死,当即让他回家照顾母亲,年震把枪和马褂还给红军,可是红军只收回了枪,马褂硬让年震穿回家,并一再嘱咐他好好尽孝。

绘画作品《船沉金沙江》讲述了4月27日中午,红二军团五师十五团7连在士可渡口渡江时, 所乘之船在拉马时,因为马不敢下水而用力往回,使得船头失去平衡,沉入江中。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独臂师长贺炳炎立即组织抢救,派船急驶到出事地点,最终救出了20多位红军;向导尹学富眼看险情,心急如焚,他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也立即划着木筏奋力驶向江中,救出了1位连长和1位司号员,但因抢救条件困难,7连10多位指战员最终消失在金沙江汹涌的波涛里,光荣地牺牲了。在这次事故中,一片诚心送红军过江的士可渡口船工周长寿也在救援中,不幸遇难,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绘画作品《一件珍贵的礼物》讲述了红军长征过丽江时,七岁的孩童和朝相与母亲打开了大门,坐在门口看密密麻麻的红军队伍。队伍中一个年轻的红军把一顶好看的竹斗笠从自己头上拿下来,戴在了和朝相头上。这个斗笠十分惹人爱,中间夹了一层绘画着牡丹花的油纸,上下用极细的竹箴编织,这是和朝相童年记忆中红军送给的一件珍贵礼物。

绘画作品《一碗豆花结情缘 》,讲述了红军长征过丽江漾西敏儒下村时,和绍良帮助父亲连续三天早早起床做豆花给红军吃,红军吃得津津有味。和绍良父亲本来准备免费给红军提供,但红军铁的纪律不允许拿群众一针一线,最终红军有的从自己口袋里抖出仅有的半碗米,有的抖出一些食盐放在碗里,一起交给和绍良父亲。临别时,红军感谢和绍良父亲的热情和诚恳帮助,送了半块银元和银戒指,说用来改善和绍良一家贫苦生活。一碗豆花让和绍良一家与红军结下了深深情谊。

《向导年震》《船沉金沙江》《一件珍贵的礼物》《一碗豆花结情缘》只是红军长征过丽江40个绘画作品故事中的一个缩影。每欣赏一幅作品,就仿佛重新回到了红军长征那个年代。同时,《金沙江畔话红军》——红军长征过丽江故事展,也激励和鼓舞着丽江人民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通讯员 和子钰 杨婷娇 文/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邱忠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