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流水穿过街巷 留下了古老的历史痕迹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由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三部分组成,总面积7.279平方公里,核心主体为大研古城,面积5.3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清晰而又活态地展示着纳西族及周边其他民族和谐发展的多元文化景象,像一幅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依然存在于现实中,见证了丽江农耕文化、茶马古道商贸文化和城市多元景观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完整过程。

(丽江古城 朱远灵 摄)

丽江古城蕴含着自然、民族、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历史积淀,古城建筑与城市肌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其古朴的风貌,历经800多年的洗礼,饱经沧桑,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古城因符合文化遗产三项标准列入遗产名录,其中,充分利用自然的山体、水系,形成了融合纳西族、汉族、藏族和白族人民居住的杰出聚落,将山水、树木和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的文化遗产价值申明,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髓和呈现。今天,记者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丽江古城的传统生态文化观。

古城水系与路网格局

历史上黑龙潭的水源一向充足,它通过玉河向南流淌,经玉龙桥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股支流,然后潺潺的河水随地势又分流为无数支渠。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形成了一种极有特色的路网格局,使水穿街流巷、穿墙过屋,为古城丰富而具特色的空间创造了优越条件。

古城水系与街景景观

沿主河凿渠分流保证了古城水系的均匀分布,并巧妙利用了自然水位势差,形成城市的自动供水系统,几乎每家都可临水。这样的水系网络既便利了居民的生活,又使古城充满了水的灵气,形成独特的街巷景观。

古城水系上的桥梁

“小桥流水”是丽江古城的真实写照,古城中遍布的河渠与街道穿插必将产生无数的大小桥梁,成为古城中一道特色景观。古城中的桥随水面的宽度有大有小,随街巷的人流有宽有窄,既有石砌的拱桥,也有简易的木桥,形式多样,栏杆简洁而质朴,随着岁月的进展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痕迹。过去曾有“桥市”(桥头交易)的传统,“桥歇”(桥栏杆上坐歇)也是一景观。

“三眼井”的科学与人文

古城中的地下水系亦很丰富,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形成水井,除少数单眼的井如溢灿井外,都为“三眼井”。所谓“三眼井”即利用自然的地形高差将井设为三眼,在过去,上眼供挑水饮用,中眼淘米洗菜,下眼洗衣,这种科学的节约用水方法已成为丽江百姓的自觉行为,“三眼井”旁常呈现出一种和谐的人文景观。

方便的以水冲街习俗

古城中心的四方街,过去曾有每晚利用西河开闸冲洗的习俗。西侧的西河水位略高于四方街的广场地坪,且广场地坪有西高东低的微坡,故只要西河岸边闸门(可搬动的条石)打开,即可放水自然冲洗广场,既方便、省力,又干净快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木琼晓 文/图

见习编辑 刘榕杉

审核 李元

(作者:文旅丽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